高作镇党委紧紧围绕“加强系统谋划、加快全域整治、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”目标定位,充分发挥党建优势,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主抓手,统筹抓好农房改善、土地整理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集体项目领办、产业结构优化等各项工作,倾情打造大粮仓示范区,为强村富民工作夯实组织保障。
持续推进人才振兴 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
高作镇党委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载体,重点抓好“头雁”队伍、年轻干部队伍以及新农人队伍建设,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。2019年起,村党总支带头领办村集体经营项目,让村干部回归农村、走进农田,培养出一批懂农业、爱农民的基层干部。2021年,镇党委组建一支28人的青年先锋队,在镇、村双向交流任职,通过系统培训、班子结对传帮带、跟班学习等形式,多岗位、多渠道历练青年干部,全面提升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热情。近年来,高作镇积极寻求与高校院所合作,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签订“一稻三虾”技术合作协议,张家宏研究员及科研团队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;聘请全国人大代表鲁曼至西南片区党委挂职,充分发挥“乡土人才”示范带动作用。通过“定向培训+示范带动”,培养了一支有知识、有技术、有抱负的90后新农人队伍,发挥服务地方发展、推动乡村振兴的“生力军”作用。
党委牵头推进农房改善 大幅度提升人居环境
2022年5月10日,高作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获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批通过。继季墩、合兴、卞港三个整村制完成农房改善后,又迅速启动长北、蒋王、高群等村农房改善工作。随后全面实施土地整理,通过对项目所在村农房宅基地拆除复垦、闲置土地整理、沟塘填埋和生态保护修复,实现规模流转村集体土地4000余亩。对照农房改善2.0版建设要求,高标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提档升级,“幸福人家”新型农村社区一期206套、“幸福家园”康养社区一期90套已全部竣工并分房到户。“大尖”新型农村社区56套、“幸福家园”康养社区二期92套附属工程已进场施工,“水乡人家”新型农村社区332套主体工程也正在建设中。2022年6月27日,高作镇系统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经验做法被央视《焦点访谈》报道。
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推进集体领办项目
高作镇党委坚持藏粮于地,统筹水、田、路、绿等空间要素,结合国土空间规划,抓实“选址、规划、建设、利用、维护”五个方面,通过土地复垦、小田变大田等动作,快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形成土地连片化、条田化、单元格化发展格局,同步规划实施路、河、桥、电、气、泵、闸、站建设,排定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三个片区实施面积1.525万亩。大力推进集体领办项目,进一步完善“党支部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经营模式,鼓励引导村书记带头领办稻虾轮作集体项目,去年镇域15个村实现集体项目全覆盖,形成“全镇一盘棋、管理一条线、工作一张网”新格局。在总结往年稻虾种养殖经验的基础上,不断提升种养技术,龙虾虾苗与产量比例实现1:4.5,2022年集体领办项目区亩均纯收益达3000元。
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三产融合高效发展
高作镇党委依托万亩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,倾情打造大粮仓示范区。积极寻求科研院所技术支撑,省农科院亚夫科技建湖高作工作站揭牌成立;与省里下河研究所深度合作,开展“一稻三虾”繁养轮转关键技术培训,试点“一稻三虾”综合种养,实现由稻前虾向“一稻三虾”种养模式转变;与扬州大学签约“乡村振兴试验区”项目,加强校地合作,推进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。去年1000亩“一稻三虾”亩产收益突破3000元。同时,积极打造本土农副产品品牌,延长产业链,提高附加值。目前,“遇建湖鲜高作大米”“龙虾小酱”等农产品进入苏果超市进行铺货销售。成立农机合作社、提升改造龙虾学堂,规划配套龙虾垂钓区等农旅活动区,组织开展“五一”乡村游、帐篷露营电影节、农民文化艺术周等宣传推介活动,有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。